认知写作学四期最佳结业作品展示之童行书院

2017 年春,认知写作学课程四期启动,200+ 名小伙伴顺利入学,他们用 10 周时间从文采、故事、逻辑三个方面系统学习认知写作学课程。

课程前期,小伙伴每周输出文字小作业,课程后期,小伙伴集体组队输出视频大作业。大作业形式是讲述 BP(Business plan 商业计划)故事,要求将学到课程知识应到实际,用视频形式呈现。2017 年 5 月 18 日课程结业,各种有趣好玩的 BP 故事,频频涌现,惊喜连连。

课程团队根据综合评分,最终精选出 3 个最优作品。第一个是「开智部落」,第二个是「老树新芽」。

本期为你介绍第三个最优作品「童行书院」,介绍人为项目主创郭斌。

项目成果地址:https://v.qq.com/x/page/c05040k7pdg.html

▲ 此项目已获得童行书院官方授权

Q1: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 BP 吗?

童行书院意欲为孩子铺就一条渴望知识的路,在贫困而风景优美的度假区域设立驻点,选拔优秀人才培训后作为长期驻站教师,面向城市家庭开展亲子旅行和创造力课程,收入用来完成贫困地区儿童公益教育。

Q2:你们制作这个 BP 的初心是?

阳志平老师曾给所有做 BP 同学提过这样的建议:假如现在没有好的点子,可以给自己喜欢的产品,试试写 BP ,这对提高写作和逻辑思维都有帮助,同时训练商业分析能力。写好后和产品已发布的 BP 对比,然后过几年再看,它的实际变化和你的预测有什么重合的地方,差异在哪里。这么写上几十次,慢慢地就培养出商业感觉,内化为自主心智了。

用「童行书院」这个真实项目做结业 BP ,最初是感动于它的公益创新和创始团队的热情:

如果我有很多钱,我想建度假村,建五星级、堪比 clubmed 的度假村,建在这些少有人来的美丽的山里,有儿童运动场、图书室、游乐项目,旅游旺季给城里的家庭带孩子度假,旅游淡季就给这些孩子免费读书。

Q3:可以分享一下你们组建团队的经历吗?

璞童和我(郭斌)一起发起了这个项目,细心的她总是善于发现大家的长处,像放大镜一样把别人的优点发掘出来,给大家信心。

发出团队招募帖后,吸引了各路气味相投的伙伴参与到 BP 创作中,我逐一介绍并致谢:

Bravo 是个小精灵,她创作的「儿童微信助手」曾获开智编程班优秀项目,总是在团队最危急时候跳出来。熬夜搞定第一版 Demo,在我们写故事摸不着北的时候,用思维导图梳理项目启发大家,并在最后扛下音乐和图片设计重担,留下了一抹惊艳。

李行知 曾与 Bravo 合作创作「儿童微信助手」,获开智编程班优秀项目,总有好点子冒出来,为了这个项目经常到很晚才从公司回家。最后阶段释放洪荒之力穿插于文案、美图、旁白和音乐四个小组讨论,顶住所有压力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最终的视频剪辑。

▲ 「童行书院」 BP 截图

珞洛 热衷儿童教育探索,给我这个组长最多信任和支持。每次讨论后都会认真提交文案,并找出各种素材启发大家的思路。

王牧天 曾有过支教经历,行动力极强,最后一周 BP 重大调整,凌晨将想法发布在 Issue,他上午就写成了文案,给团队打了一针强心剂。在每周大作业上也是我们的榜样。

夏霜 在组队时最后一位加入,却是我们团队的灵魂,她是专职的乡村公益教育者拥有很多独立的见解,每次沟通都能从不同的视角启发大家。最终文案也是由她主笔与 Bravo 、李行知 一起润色完成,视频中充满感染力的旁白便是夏霜的声音。

Q4:你们的 BP 做了哪些有意思的「人性」探索?

BP 故事构思的第一回合,我们切身体会到,要写好故事,除了掌握「最小故事的四个原则」还需准确洞悉人性,唤醒集体潜意识。

虽然阳老师在写作课讲的透彻,但把应用场景迁移到商业 BP ,我们还是犯了难,屡屡抓不到重点,故事浮于表面。

▲ 「童行书院」 BP 截图

经阳老师点拨,我们回到最本质的问题,以人性角度展开追问:

  • 人为什么要旅行?
  • 带孩子旅行时,需求是什么?有哪些人性需求未被满足?
  • 与传统亲子旅行相比,通行书院的 +1 模式,触及了哪些底层的人性需求?

多轮探讨后,确立了故事中人性正反的对比:1)好奇与麻木;2)感知与知识。

Q5:你们是如何将 BP 故事与商业思维勾连起来的?

BP 大作业的重心不是真正的创业,而是对产品商业模式与核心优势的挖掘,没有故事,商业就像断了根,抓不到产品的痛点

「童行书院」这个项目优势很多,团队最初从多个方向展开的故事难以聚焦。有公益角度,乡村教师和留守儿童的故事,有旅行角度,以亲子为主题的故事,还有教育角度,面向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创新的故事。

经过连续几天的在线讨论,我们将方向确定为:

  • 以出行父母和孩子和的体验为切入点,展开故事;
  • 教育作为暗线插入,是旅行后的惊喜而非出行的目的;
  • 公益的介绍点到即止,避免道德绑架。

接下来是痛苦的一周,大家冥思苦想还是没能拿出满意的方案。

▲ 「童行书院」 BP 截图

问题出在哪呢?

组织大家写故事的过程中,过于关注内容和表达,缺乏对产品(服务)核心竞争力的挖掘。

几轮的故事构思、资料收集后,我们重新梳理战略:1)面向的客户群体 :本来就有旅行计划的中高收入家庭。所以故事不能以城市生活和旅行中的体验作为对比,易显得无病呻吟;2)同行业竞争者:既不是传统亲子游酒店,也不是儿童教育培训机构,而是正在向教育转型的亲子夏令营。所以故事既要体现旅行的轻松氛围,又要体现教育的引导启发;3)「童行书院」与传统亲子夏令营最大的区别:领路人(教师 VS 导游 )

童行书院的教师拥有双重身份,既面向城市孩子开展旅行中的自然教育活动,又作为驻地教师长期对山区孩子提供免费课程和心理辅导。招聘时吸引到很多具有艺术背景的专业人才(编剧、画家等),他们在各自领域的专业性,以及在童行书院培训后跨专业的整合能力,也是一般亲子游夏令营中聘用的教师所不具备的。

童行书院项目的公益性,能够吸引众多有能力的小伙伴加入,驻地教师的工作内在动机尤显珍贵,所以故事要体现出童行教师的内在动机与专业性

通过对商业战略的挖掘,将原本发散的思维聚焦到「领路人」这个核心,一群怀揣诗和远方的造梦者,用爱为孩子搭建的创造力平台成为故事的雏形。

Q6:创作这个 BP 过程中你们最兴奋的环节是?

开始准备 BP 的前几周,我们一直在迭代。新的想法冒出,又不断被推翻,团队也被折腾的精疲力竭。进度一天天落后,大家都很焦急。沉寂了一周的时间,泡在各种教育心理学书籍和儿童绘本中,2017 年 5 月 8 号的凌晨,一个画面从头脑闪过,那就是我想要的。

在 BP 项目启动时,我曾按照故事、文案、设计、视频,四个阶段拆分做了一份项目时间进度表。然而,创意的过程是反复和循环,而非线性的规划,它带给团队的更多的是焦虑和自我怀疑。

▲ 「童行书院」 BP 截图

那晚,恰好翻到《创造力》这本书,「心流之父」希斯赞特米哈伊将创意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 准备:开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沉浸在一系列有趣的,能唤起好奇心的问题中。
  2. 酝酿:想法在潜意识中翻腾。
  3. 洞悉:有时也被称为「啊哈」时刻。
  4. 评价:决定自己的洞悉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继续研究下去。
  5. 精心制作:可能花费的时间最多,工作也最辛苦。

创造力的过程更多是循环的,而不是线性的。经过多少反复、涉及多少循环、需要多少洞见,取决于正在处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将头脑中的「啊哈时刻」记录在 issue 上,连同书中这段文字,一起发给了团队。当时距离路演仅剩一周。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我们走了很多弯路,落后于进度。而从创意的过程看,所有的弯路都没有白费,所有讨论、分享、甚至聊天和玩笑,都为头脑中积累了一张张卡片,共同绽放出神经元网络的灵感之花。

Q7:你们遇到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BP 开始前心里完全没底,最担心的就是中途放弃。随着大家逐渐深入,对这个项目的感情越来越深,最朴素的想法是希望我们的作品不仅是认知写作课程的演练,还能对真实创业团队有所帮助。

也许正是这种单纯使命感,让大家爆发了强大的能量,在每个困难时刻总有人挺身而出。

正如《成功、动机与目标》书中所言:能带给你使命感和归属感的目标,才能让你往前走、不回头。

小十二打怪记

小呀嘛小十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Continue reading

南山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Published on October 18, 2017

我的写作教练阳志平

Published on October 18,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