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认知写作学是怎样的体验?| 思维篇

如果将认知写作学课程比作一道美味大餐,那么课程视频、周末答疑和写作辅助工具都只是原料,还得学员们卷起衣袖,动手「炒」起来才能学到手艺。

二期课程中期回顾,学员们都亮出了自己学到的手艺,不仅有干货满满的学习习惯和提高效率的写作利器,更有受益终生的思维方式。

养成节奏,学习有法

李涵:亦步亦趋,稳步前进

每次点开课程微信群都没有精力细看,焦虑逼着我强行追赶队伍,虽有囫囵吞枣的感觉,但每周可自行调整步骤,变化颇大:

  • 第一周:还不知道怎么下手写笔记;
  • 第二周:每听一个视频写一次笔记;
  • 第三周:学会记录大纲,省略细微的东西,
  • 第四周:开始尝试自己写例子。

虽然走得慢,但是依然是在前进。

许晨风:分解任务,逐个击破

开始报名时,看最小清单,有些不屑。不就是刷卡包、看视频和写作业。这么简单三件事不用一天就能弄完,卡包每天十五分钟不就刷完吗?

实际情况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要加班、要陪孩子,要玩游戏,要网页……结果落下了。

后来调整了学习方法:分解任务,不要一次追求太高目标,不求多不求完美,全力以赴完成。先快速刷完卡包,领取作业。每天坐地铁时刷视频,听不懂多刷几遍,用随身笔记本记下各种想法,周五时开始写大作业、修改。终于赶上进度。

插图 脚印

善用工具,效率加倍

李涵:左手 Markdown,右手 GitHub

自从用了 Markdown 和 GitHub,就再也不愿打开 Word。写匠很棒,别人都问我这东西哪来的,能不能也给他们用一用,瞬间有一种自己掌握了利器的感觉。

彭之然:快速写作,快速工作

在学习了快速写作法之后,我就在思考:如何把快速写作法应用到工作中?以下是我的实践方法:

  • 启动:通过简单计算激活大脑
  • 卡片化:将任务切分,可以按重要性或烧脑程度区分
  • 体验心流:将工作环境、时间、工具等调整至最佳。原则上使用认知负荷最低的工具,例如 Markdown。

结果我只用了 2 个小时就完成了 3000 字的工作报告!

插图 Markdown 和 GitHub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张海良:模型、故事和行动

印象最深的,是最小模型、最小故事和最小行动。

首先是最小模型,它教会了我的是「批量」处理问题的视角和方法。不论是「阅读Top100」的论文还是「主题阅读」,都是在通过人脑的模式识别能力去找到相同和区别,通过共同点构筑模型,理解学科和经验,通过寻找不同来解决问题、拓展边界。这个方法天然隐含着「刻意练习」的基因,也利用了大脑喜欢模型的认知原理。

其次是最小故事。人类喜欢故事,各种谣言、小道消息、秘密都是故事。它也是一个概念性隐喻。比如说「人生是一个故事」「人生如戏」等。

最后是最小行动。所有的模型、故事的落脚点都在行动。儒释道、西方圣经都是最小行动指南记录(这个看了阳老师的大宗师才有所体会)。每个政党、公司、组织的规则制度都是最小行动指南。

超一流作家、伟人、贤哲都是从知识汪洋对照人生经验中提炼出自己的最小行动指南的。更通俗地说,他们是有自己明确而非含糊、真切而非虚幻、诚实而非虚伪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他们的一个最小行动指南蕴含着「真、善、美」这三类基因模因。这犹如钻石,有多个面,也由多个面组成。这多个面就是他们的十年寒窗苦读、登高山涉大川(壮游)或居庙堂(周游列国)、静室反省悟道等等,人生是多维的。行动带来的效果也是多维的。

许晨风:新视角观察世界

以前看到好的文章和电影,觉得好看不知道好在哪里。学习了认知写作学,可以用新的角度理解喜欢作品。

利用「人类美德生成器」分析《太阳的后裔》:常规主角设定的主角多为外表粗糙,不苟言笑,死板的战争英雄,但此剧设定的主角为奶油小生相,脱衣有肌肉,穿衣可调情。可以此分析韩剧在亚洲有市场的原因。

利用「时空变形」分析英剧《神秘博士》:常规的是时间机器体型巨大、外观炫酷的飞船,但此剧的设定的时间机器是蓝色电话亭,可以此分析英国人日常生活对想象力影响。

注:「最小模型」、「最小故事」、「最小行动」「人类美德生成器」和「时空变形」都是认知写作学的术语。

 插图

结语

写作如烹饪,有趣且欢乐。认知写作学这场文字盛宴的料已经备足,更期待学员们在接下了课程中习得高超厨艺,共同打造饕餮大餐。

小十二打怪记

小呀嘛小十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Continue reading

南山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Published on October 18, 2017

我的写作教练阳志平

Published on October 18,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