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猪肚、豹尾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去上学校。这堂作文课,老师讲结构,总分总啊加总分,大家都来写,主题是朋友。班上两同学,一个钱钟书;一个余光中。文章实在写得好,老师当骄傲。

当我们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学习作文,必然会学习总分总、总分这些结构,但是写好这些结构不容易。即使是钱钟书这样的大作家,也会一改再改。恰巧钱钟书与余光中两人都以「朋友」为主题,写过文章。钱钟书的是《谈交友》;余光中的是《朋友四型》。两人写法大不一样,对朋友看法也大相径庭。

钱钟书开篇在第六节《修辞不只是明喻》中已经介绍过了,以一个妙句破题。余光中开篇如下:

例1:余光中《朋友四型》(余光中集第五卷,p191-193)

一个人命里不见得有太太或丈夫,但绝对不可没有朋友。即使是荒岛上的鲁滨逊,也不免需要一个「礼拜五」。一个人不能选择父母,但是除了鲁滨逊之外,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照说选来的东西,应该符合自己的理想才对,但是事实又不尽然。你选别人,别人也选你。被选,是一种荣誉,但不一定是一件乐事。来按你门铃的人很多,岂能人人都令你「喜出望外」呢?大致说来,按铃的人可以分为下列四型:

在破题后,余光中采取总分结构,继续介绍四种朋友。每一段第一句都是主题句。试摘抄《朋友四型》五段的首句如下:

例2:余光中《朋友四型》

  • 第1段:一个人命里不见得有太太或丈夫,但绝对不可没有朋友。
  • 第2段:第一型,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理想是理想,只是可遇不可求。
  • 第3段:第二型,高级而无趣。这种人大概就是古人所谓的诤友,甚至是畏友了。
  • 第4段:第三型,低级而有趣。这种朋友极富娱乐价值,说笑话,他最黄;说故事,他最像;消息,他最灵通;关系,他最广阔;好去处,他都去过;坏主意,他都打过。
  • 第5段:第四型,低级而无趣。这种朋友,跟第一型的朋友一样少,或然率相当之低。

余光中的《朋友四型》是一篇中规中矩、典型的小学生作文。如果你家有正在上学的孩子,马上就可以上手。这也是典型的四六级英语作文写法。文采思想,不如钱钟书《谈交友》。即使这样,也体现了文学大师们对文字的惊人感觉,无意中揭示了一些认知科学原理,也正是你家孩子的总分结构的文章为什么写不好的原因。

我们进一步分析余光中的《朋友四型》每一段的字数,如下:

185 => 195 => 360 => 395 => 88

嗯?没看出什么神奇的的。这里面蕴含了什么样的小秘密?好的,我们将其转换为比例,就明显了:

185 => 195 => 360 => 395 => 88

15% => 16% => 29% => 32% => 7%

在这么一篇标准小学生作文里面,余光中也体现了写作的两个重要原理:

其一:对称与不对称:文贵奇忌平。明明都是论述朋友的平行的四段,但是字数并不一样,而是呈现一个逐步递增,最后却收拢在88字的第四类朋友上。

其二:首因与近因效应:这是实验心理学入门第一课,不再累述。简而言之,余光中的五段文章,你对第一段与最后一段记忆更好。好的文章为了加深人们印象,利用首因近因效应,所以无不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在这里,余光中突然将结尾收拢在88字上,全文字数最少的段落。这样能够给读者一个更轻松的感觉,在猪肚那里被 195、360、395 越来越多的字数虐待惯了,对字数的期望逐步提高,这时,你突然收尾在 88 字,读者能不感谢你?

余光中认为可以没有爱人,不可以没有朋友;钱钟书却认为朋友是奢侈品。在第一段以神奇无比的妙句破题后,钱钟书的文章结构与字数如下: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第四段 => 第五段 => 第六段 => 第七段

397 => 1000 => 1722 => 1231 => 949 => 322 => 488

钱钟书的《论交友》旁征博引,文采飞扬。文章采取了典型的总分总结构,七段阐述内容是:

破题 => 物质的朋友 => 精神的朋友 => 博学的朋友 => 朋友的益处 => 小时候的朋友 => 作者自己的朋友

各段第一句如下:

例3:钱钟书《谈交友》(钱钟书集之人生边上的边上,p9-p17)

  • 第1段:假使恋爱是人生的必需,那未,友谊只能算是一种奢侈;所以,上帝垂怜阿大(Adam)的孤寂,只为他造了夏娃,并未另造个阿二。
  • 第2段:西谚云:「急需或困乏时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不免肤浅。
  • 第3段:从物质的周济说到精神的补助,我们便想到孔子所谓直谅多闻的益友。
  • 第4段:多闻的「益友」,也同样的靠不住。
  • 第5段:这并不是说,朋友对于你毫无益处;我不过解释,能给你身心利益的人,未必就算朋友。
  • 第6段:还有一类朋友,与素交略有不同。
  • 第7段:本来我的朋友就不多,这三年来,更少接近的机会,只靠着不痛快的通信。

看到了吗?钱钟书的每一段正文援俗证雅、搏涉成思,处处妙语,阅读起来,颇耗脑力。即使如此,钱钟书也在严格遵从写作的一些基本原理,虽然字数更多、内容更复杂,但每一段第一句都非常简短与精炼。钱钟书还不止步于此。我们来看看七段文章中间几段的关系:

物质的朋友 => 精神的朋友=> 博学的朋友 => 朋友的益处 => 小时候的朋友

嗯?马上发现问题了!物质的朋友、精神的朋友、博学的朋友、小时候的朋友是一个逻辑关系,可以组织在一起,「朋友的益处」插入在那里,整个文章的结构反而不如余光中的清晰了!猪肚坏了小阑尾。

大作家当然对自己狠。在钱钟书修订,我手头收藏的全集中,钱钟书果断砍掉了「小时候的朋友」这一段!于是,文章结构变为: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第四段 => 第五段 => 第六段

397 => 1000 => 1722 => 1231 =>949 => 488

7% => 17% => 30% => 21% => 16% => 8%

破题 => 物质的朋友 => 精神的朋友 => 博学的朋友 => 朋友的益处 => 作者自己的朋友

现在再回头看看余光中的文章,

第一段 => 第二段 => 第三段 => 第四段 => 第五段

185 => 195 => 360 => 395 => 88

15% => 16% => 29% => 32% => 7%

破题 => 高级而有趣 => 高级而无趣 => 低级而有趣 => 低级而无趣

凤头、猪肚、豹尾各自占文章字数比例区间在多少,答案呼之欲出。

寂寞流泪,身如浮萍,断了根,若有水相邀,我也会同行。

女人无风情,男人无雅兴,面目无趣。风情首推张爱玲;雅兴当读钱钟书。如果说句法能量代表读者分析句子做出的努力;语义能量则指读者联接句子、理解篇章付出的脑力。大作家就像张爱玲、钱钟书一样,不仅常有妙句,而且对文字的节奏、氛围、情绪有着惊人的控制力,如剥春笋,交织往返,层层推进。一口气读完,仍不忍释卷。

什么消耗读者较多的语义能量?

欣赏妙文之前,先让我们看看哪些因素消耗读者较多的语义能量?我仍然将其总结为三大类:

  • 基础错误类:如使用读者不知道的单词、简称和缩写;缺少例子来表达复杂概念;解释性文字过于简略或过于详细
  • 修辞陈腐类:如使用老套的修辞手法;毫无文采,读者昏昏欲睡
  • 篇章错误类:如观点与读者期望不同步,又如缺少上下文来帮助读者理解观点,再如谋篇布局不符合人类记忆习惯,导致读者常常忘记读过的内容

我们先从修辞开始,说几个小例子。

修辞不只是明喻

先看一个坏的例子:

例1:肖育轩《火花》(修辞学讲义,p256)

高思华像骄傲的山鹰,敏捷地向上飞升,身子愈来小了,可是她那无畏的精神和勇敢的形象,却愈来愈高大了。

记得小时候写作文,我们经常用这种句子结尾。今天你还好意思写吗?

偏偏我们记得住、用得上的修辞术,好像只剩下了明喻排比,最多加上暗喻对比夸张。滥用明喻莫过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余光中在《试论朱自清的散文》中做了个苦力活,找出了《荷塘月色》所有比喻,如下所述:

例2:朱自清《荷塘月色》(余光中集第五卷,p563)

  1.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 人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朗珠,又如碧空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3. 微风过处,迭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5.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6.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7.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8. 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9. 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炯玲上奏着的名曲。
  10.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11.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十一句话总计有十四个比喻,千字短文,密密麻麻,这不算过分,但是这十四个比喻竟然有十三个比喻是明喻。多个明喻失之庸俗;浮夸浅显。一篇流传甚广的教材范文,它会如何影响我们的写作经验?随便调查几个朋友,大都难以说出明喻暗喻排比对比夸张之外的修辞手法。甚至写作很好的专业写手朋友,知道要那么去写,但不知道这种修辞手法的正确名称。

身为时不时需要编写程序的认知科学从业者,在我看来,这种现象不可思议。就像开发者没掌握「设计模式」;认知科学研究者没掌握「实验范式」。

除了明喻暗喻、排比对偶这些被用烂的修辞术之外,还有哪些?在课程第五讲、第六讲,我将介绍已被遗忘,却在日本发扬广大的修辞术,以及如何利用认知科学原理来善用修辞术。试举日本著名女诗人小野小町的例子:

例3:风喻示范(小野小町《小町集》)

寂寞流泪,身如浮萍,断了根,若有水相邀,我也会同行。

什么是风喻?你可以理解为比喻的平方、比喻的立方;一路循环下去,就是比喻的N次方了。(这里也有一个认知科学原理,存在一个最大循环次数限制,将在课程中说明)既然身如浮萍,那么浮萍会断根,也会有水相邀。我们可以画个简单的示意图:

身=》浮萍=》断根=》水 =》相邀 =》同行

钱钟书、张爱玲都是风喻高手。先看钱钟书的例子,这是《论交友》的第一段:

例4:钱钟书《谈交友》(钱钟书集之人生边上的边上,p9)

假使恋爱是人生的必需,那未,友谊只能算是一种奢侈;所以,上帝垂怜阿大(Adam)的孤寂,只为他造了夏娃,并未另造个阿二。我们常把火焰来比恋爱,这个比喻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贴切。恋爱跟火同样的贪滥,同样的会蔓延,同样的残忍,消灭了坚牢结实的原料,把灰烬去换光明和热烈。像拜伦,像哥德,像缪塞,野火似的卷过了人生一世,一个个白色的,栗色的,棕色的情妇的血淋淋的红心,白心,黄心(孙行者的神通),都烧炙成死灰,只算供给了燃料。情妇虽然要新的才有趣,朋友还让旧的好。时间对于友谊的磨蚀,好比水流过石子,反把它洗琢得光洁了。因为友谊不是尖利的需要,所以在好朋友间,极少发生那厌倦的先驱,一种厣足的情绪,像我们吃完最后一道菜,放下刀叉,靠着椅背,准备叫侍者上咖啡时的感觉,还当然不可一概而论,看你有的是什么朋友。

在这篇经典作品中,钱钟书大量使用风喻,如:开篇第一句:

假使恋爱是人生的必需,那未,友谊只能算是一种奢侈;所以,上帝垂怜阿大(Adam)的孤寂,只为他造了夏娃,并未另造个阿二。

我们也画个简单的示意图:

恋爱=》必须=》友谊=》奢侈=》上帝=》阿大=》阿二

从用必需与奢侈来比喻恋爱与友谊,然后直接跳到上帝造人的传说,钱钟书故意将亚当(Adam)译为阿大,由阿大又引出一个阿二,读来妙不可言。在我的科普作品《心智三部曲》中,借用此句,改为:

例5:

那时,天还是蓝的,地还是红的;肉是可吃的,石头是不可吃的。你恋着一位姓夏的女孩;她却爱着你。在这个小小的乐园,你们仅拥有彼此。如果说爱情是必需品,那么朋友显然是奢侈品。因为那位叫上帝的园林小主管还没来得及发明阿二。孤零零的乐园,唯有一条爬在苹果树上的蛇。

这段开篇还有多处风喻,如:

  • 恋爱跟火同样的贪滥,同样的会蔓延,同样的残忍,消灭了坚牢结实的原料,把灰烬去换光明和热烈
  • 像拜伦,像哥德,像缪塞,野火似的卷过了人生一世,一个个白色的,栗色的,棕色的情妇的血淋淋的红心,白心,黄心(孙行者的神通),都烧炙成死灰, 只算供给了燃料。
  • 情妇虽然要新的才有趣,朋友还让旧的好。时间对于友谊的磨蚀,好比水流过石子,反把它洗琢得光洁了。
  • 因为友谊不是尖利的需要,所以在好朋友间,极少发生那厌倦的先驱,一种厣足的情绪,像我们吃完最后一道菜,放下刀叉,靠着椅背,准备叫侍者上咖啡时的感觉。

例6:钱钟书《中国固有的文学批评的一个特点》(钱钟书集之人生边上的边上,p66)

用一个粗浅的比喻,好像小孩子要看镜子的光明,却在光明里发现了自己。人类最初把自己沁透了世界,把心钻进了物,建设了范畴概念;这许多概念慢慢地变硬变定,失掉本来的人性,仿佛鱼化了石。到自然科学发达,思想家把初民的认识方法翻了过来,把物来统制心,把鱼化石的科学概念来压塞养鱼的活水。

例7:钱钟书《论文人》(钱钟书集之写在人生的边上,p47)

文学是倒霉晦气的事业,出息最少,邻近着饥寒,附带了疾病。我们只听说有文丐;像理丐、工丐、法丐、商丐等名目是从来没有的。至傻极笨的人,若非无路可走,断不肯搞什么诗歌小说。因此不仅旁人鄙夷文学和文学家,就是文人自己也填满了自悲心结,对于文学,全然缺乏信仰和爱敬。譬如十足文人的扬雄在《法言》里就说:「雕虫篆刻,壮夫不为。」可见他宁做壮丁,不做文人。因此,我们看见一个特殊现象:一切学者无不威风凛凛,神气活现,对于自己所学科目,带吹带唱,具有十二分信念;只有文人们怀着鬼胎,赔了笑脸,抱愧无穷,即使偶尔吹牛,谈谈「国难文学」、「宣传武器」等等,也好像水浸湿的皮鼓,敲擂不响。

张爱玲的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常是风喻接风喻,如:

车窗外还是那不着边际的轻风湿雾,虚飘飘叫人浑身气力没处用,只有用在拥抱上。玫瑰紧紧吊在他颈项上,老是觉得不对劲,换一个姿势,又换一个姿势,不知道怎样贴得更紧一点才好,恨不得生在他身上,嵌在他身上。

临别的时候,他捧着她的湿濡的脸,捧着呼呼的鼻息,眼泪水与闪动的睫毛,睫毛在他手掌心里扑动像个小飞虫。

张爱玲的风情文字,不少处都在使用风喻,再举一例:

例8:张爱玲《创世纪》(张爱玲集之红玫瑰与白玫瑰,p204)

天还是冷,可是这冷也变成缠绵的了,已经是春寒。不是整大块的冷,却是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的。

就像老裁缝一样,为顾客量身定制,才能做出贴身衣服。好作家需要考虑读者期望。一些作家读者是市场;另一些作家的读者是挑剔的自己。如前文 Gopen 所言,学会尽量减少读者在阅读时句法能量与语义能量的消耗。

什么因素会消耗读者较多的句法能量?

有哪些因素消耗读者较多的句法能量?我将其总结为三大类:

  • 基础错误类:如拼写、语法错误,句子不完整这一类;

  • 记忆困难类:导致读者记忆困难的句子,如表达含糊不清,代词指向不明;多用抽象名词;单句带有太多修饰词;复句嵌套过深等;

  • 英式中文类:词语如滥用动词、省略名词与连词;搭配如胡乱搭配;句子如被动语态泛滥、时态痕迹明显、句子结构不合理、直接套用英文句型。

少选择,多陈述

基础错误类是中小学语文教师与《咬文嚼字》的任务,搁置不谈。记忆困难类我们将在第一部分《文心》详细展开;英式中文类我们将在第三部分《字句》详细展开。今天先说几个小例子。

例1:艾青《戴望舒诗选序言》

A. 诗人在敌人的占领的区域过着灾难的岁月。他吞咽着尘埃地过着日子,怀念着战斗的祖国。

什么是「吞咽着尘埃地」? 为什么不直接将「敌人的占领的区域」写成「敌占区」?这一句耗尽读者一吨脑细胞,所以余光中指出,句句化简为繁,也算是艾青的特长。我们尝试改为:

B. 诗人在敌占区度日如年,怀念着烽火四起的祖国。

怎样评估句子可能造成读者记忆困难?如果我们试图研究正在阅读的读者,一般会采用反应时作为指标。在认知神经科学诞生后,除了反应时这个经典指标外,还采用眼动仪、ERP 等技术,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先介绍反应时。

反应时是一个心理学术语。简而言之,有 ABC 三类。A 反应指简单反应。B 反应指选择反应。C 反应指辨别反应。A 反应耗费时间与大脑能量最少。

「敌人的占领的区域」这类带有太多修饰词的句子,人为增加了反应时。将原本敌占区这类以简单反应为主的大脑操作,变为更复杂的以辨别、选择反应为主的操作。你必须知道敌人、占领、区域三个词汇,还知道串联三个词汇的语法规则。所以好的中文作家不会滥用「的」,而是主动将词汇之间的关系理清。我们来看一个好的例子,这是张爱玲一篇小说的结尾。

例2:张爱玲《等》

生命自顾自走过去了。

如果按照一般写法,很可能写成「时间滴滴答答过去了,她与猫都慢慢地老了」。张爱玲的句子让人秒懂而完全不需要解释猫是那个生命吗,为什么是「自顾自」,为什么是「走过去了」……

英式中文

好作家无不惜字如金,崇尚简洁。写作的基本原理就是让读者少选择与辨别。大量英式中文类句子,都在人为增加反应时,让你执行更多的选择与辨别操作。如在中文中泛滥成灾的「之一」。

例3:

A.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名著之一。

应改为:

B.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名著。

对于 A 句来说,之二、之三又是什么?真的是这样吗?B 句陈述事实,简单明了,不容质疑。

再举一例,

例4:

A. 关于李商隐的《锦瑟》这一首诗,不同的学者们是具有着很不相同的理解方式。

这种句子是典型翻译体,消耗大量句法能量,读者读起来上气不接下气。应改为:

B. 李商隐《锦瑟》一诗,众说纷纭。

又一例翻译体,

例5:直接套用英文句型

A. 陆游的作品里存在着极高度的爱国主义的精神。

应改为:

B. 陆游的作品,富有爱国主义精神。

心理词典与万鬼争宠

「之一」、「具有着」、「很不相同」、「在…….身上」、「存在着极高度」这类赘语就像奥威尔所说的「语言的义肢」。这些义肢不仅使得句子复杂,还违背了另一个认知科学原理。

大脑对名词、动词加工机制不一样。简而言之,对具体名词加工速度快于动词;对涉及到生存的具体名词加工速度快于抽象名词。

如与例 1 A 句的「战斗」比较,B 句的「烽火」不是抽象名词而是涉及到生存的具体名词,「火」深深铭刻在人类早期记忆共同体之中。

对应《新华词典》这样现实生活中的词典,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大脑中也有一部《心理词典》。不过,与《新华词典》相比较,《心理词典》具备两个鲜明特征:

  • 每个词条都有多种形式:与《新华词典》每个词条只有一种形式不一样的是,心理词典存储了每个词条的多种形式。

  • 词汇量极大:人们常常低估自己拥有的词汇量,一个人的心理词典大约会拥有五万条到十万条词条。

因此,越优秀的作家,心理词典拥有的词条越多;也拥有每个词条尽可能多的形式,如听觉的、触觉的、视觉的、味觉的、嗅觉的,性感的句子一个接一个,令你窒息。试欣赏一例:

例6: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振保把手伸到她的丝绒大衣底下去搂着她,隔着酸凉的水钻,银脆的绢花,许许多多玲珑累赘的东西,她的年轻的身子仿佛从衣服里蹦了出来。振保吻她,她眼泪流了一脸,是他哭了还是她哭了,两人都不明白。车窗外还是那不着边际的轻风湿雾,虚飘飘叫人浑身气力没处用,只有用在拥抱上。玫瑰紧紧吊在他颈项上,老是觉得不对劲,换一个姿势,又换一个姿势,不知道怎样贴得更紧一点才好,恨不得生在他身上,嵌在他身上。振保心里也乱了主意。他做梦也没想到玫瑰爱他到这程度,他要怎样就怎样。可是……这是绝对不行的。玫瑰到底是个正经人。这种事不是他做的。

玫瑰的身子从衣服里蹦出来,蹦到他身上,但是他是他自己的主人。

他的自制力,他过后也觉得惊讶。他竟硬着心肠把玫瑰送回家去了。临别的时候,他捧着她的湿濡的脸,捧着呼呼的鼻息,眼泪水与闪动的睫毛,睫毛在他手掌心里扑动像个小飞虫。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统计一下,这么一段文字,总共动用了多少种感觉?平均每个句子的感觉有多少种?

任何一个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都具备一种超能力。仅仅依赖投射到你的视网膜上的几道光线,你就能从至少五万个词条中,快速检索,并找到合适的词义。整个过程仅需花费零点几秒。

根据认知科学家 Selfridge 的「万鬼争宠模型」,我们可以将每个心理词条想象成一个魔鬼。比如,当「火」这个字出现在视网膜上时,那么,几个相关的魔鬼就会争着跳出来,最终竞争成功的魔鬼们,就变成你所理解的语义。随着数十万年的人类进化史与数万年的阅读史,在整个游戏中,人类习得一些普遍法则。如具体名词优先;又如涉及生存词汇优先。

当然,语言的复杂与写作的丰富多彩,使得问题没这么简单。选择合适的词汇,还需考虑词频、联想、气氛等一堆问题。大作家无不精通个中把戏。比如好作家无不善用低频词汇,在低频条件下,结论会略有变化。

2016-03-11-writer002OpeningCeremony.md


layout: post title: “春服既成,开智学堂认知写作学二期开学典礼成功举办!” author: “开智学堂” description: “阳和方起,春服既成。” tags: [course] categories: [announce] —

img

阳和方起,春服既成。早春三月,一群热爱写作的人聚在一起会碰撞出什么好玩的事情?3月12日下午,在北京清华紫光大厦,开智学堂认知写作学第二期开学典礼成功举办啦!

写作不再是一个人的孤单,热爱写作的小伙伴这次齐聚一堂,共同踏上创作之旅,小编带你一起回顾昨天这场充满欢乐和干货的开学典礼。

未来的创造者,从五大元学科起步

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分布不均等。信息不再饥渴,只是已经过载。学如逆水行舟,但信息汪洋,怎能独木舟?因此,你需要用信任来过滤信息,站在时间源头,看潺潺溪流,肆意大海。——《追时间的人》

开学典礼上,开智学堂的课程负责人闪闪先讲述了开智学堂一年来的探索故事。

从过去开智学堂的课程学员分布来看,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青年,想要转型进入一线互联网公司就业,其中不少硕博学历的学员打算职业转型,独自苦学,却找不到导师和学友。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的职业方向层出不穷,对创新和高难度的工作者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更源头的知识的学习。

这一切都促使开智学堂将用户人群定位在服务硕博和以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为职业方向的用户,致力于帮助他们学习编程和创作等 21 世纪人才所需的技能。

img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开智学堂有类似的判断:如果我们将知识理解为大海,在任何一个世纪,都存在一些优先级别更高的学科,是为「元学科」,潺潺溪流,肆意大海,更多学科由此生发。某种意义上,「元学科」是学科的学科,知识的知识,方法的方法,技能的技能。学习这些学科,意味着习得了更强的适应未来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一个高度复杂与高度不确定的世界。

在过去一年的探索中,开智学堂基于「数学」「网络科学」「认知科学」「编程」「诗歌」这些离解锁世界能力更近的 21 世纪五大元学科,设计出三大课程系列:创作课程、黑客课程和心智课程;并推出智能卡牌学习系统「开智学堂」APP,让学员少走弯路,引导学员自发组织同城互助活动,同侪共进。

新的一年,愿更多有趣有志的青年在开智学堂每天都能看见成长的自己。

阳志平:无用的写作

写作的意义正在于无用。一辈子,我们能够碰到的功利计算会足够多,有意义的事物总会不断抓住我们的注意力。然而,美好的写作并不教这个,也无需教这个。写作的此时此刻就是一切,就是欢乐与意义。——阳志平《认知写作学》

随后,开智学堂认知写作学主讲阳志平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无用的写作」主题演讲。

img

阳老师从十几岁走上个人写作修炼之旅,中途博采众长,最终将认知科学和写作结合起来。认知写作学特殊之处在于它将人类文本分为信息型、审美型和感染型,从这三大类型延展出整门学科,为写作学习提供了最小知识框架。

反思传统写作训练之所以低效,源于传统的个人写作训练容易碰到四个问题:

  • 问题一:传统写作训练缺乏反馈,写作者不清楚自己与伟大作家的区别
  • 问题二:传统写作训练调用算法心智,人脑无法记忆过多知识点
  • 问题三:传统写作训练很难让人发现自己的缺陷
  • 问题四:传统写作训练没有利用社群的力量

写作常见误区来自于不懂人类大脑特点,阳老师综合认知科学为学员们分享了「极简写作训练法」,如用 markdown 减省写作排版工作,通过 GitHub 进行版本管理,对比修改前后的差异。本期认知写作学二次还会提供很多翻译的题目,让学员在翻译的过程中看到自己与名家的距离,更有针对的训练文笔。

大多数人写作时习惯慢慢写、匆匆修改便发布,但认知写作学鼓励「快写慢改」练习写作。在快速写出文章后,分析结对伙伴的文章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反复修改,方出佳作。

学员分享

写作不是为了赚钱、出名、找人约会或是交朋友。最终写作是为了让读你书的人生活更丰富,也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斯蒂芬·金

杨绍顺:写作黑客 = 靠谱的产品经理

img

参加过开智学堂一期写作课之后,杨绍顺将认知写作学原理实践到产品经理工作,强化产品设计和产品演示能力。上一期的学习中,超大信息量的烧脑体验,利器的协助和线下同侪活动带来的鼓励,都使他深深受益。

暖乎乎:我为啥上认知写作课

img

来自青年志的暖乎乎分享了自己的思维导图经历和现在的工作研究方向,在「为什么我的商业报告越写越好,我的个人文章越写越糟?」「为什么我写不出方法论?」等问题的驱使下,她这次来「投奔」认知写作学,想在陌生社群中重拾访问最本真的创作乐趣。

img

兔子瞧:人生相逢,早迟皆佳酿

img

热爱发掘全世界优质科幻小说的兔子瞧以「拾知 励智」为题,分享了写作学习的经验。从文学的角度,站在在高维度思考,拥有大视野眼光,并磨练自己的口味;以认知作金线,串文海拾贝,读书破开智百本正典,下笔当炯炯有神。

开智学堂 APP 开放内测

「开智学堂」 APP,基于认知科学原理与自适应学习技术,让你少走弯路,学习更畅。

img

本期课程学员将作为第一批内测用户,在 APP 中自主闯关、刻意练习,配合小练习大作业探索认知写作学的浩瀚世界。

img

身处时代大变局,当与同道人在一起,将美好的青春浪费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譬如智慧、友谊与创作。祝愿少年们「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

img

阳和方起,春服既成。早春三月,一群热爱写作的人聚在一起会碰撞出什么好玩的事情?3月12日下午,在北京清华紫光大厦,开智学堂认知写作学第二期开学典礼成功举办啦!

写作不再是一个人的孤单,热爱写作的小伙伴这次齐聚一堂,共同踏上创作之旅,小编带你一起回顾昨天这场充满欢乐和干货的开学典礼。

未来的创造者,从五大元学科起步

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分布不均等。信息不再饥渴,只是已经过载。学如逆水行舟,但信息汪洋,怎能独木舟?因此,你需要用信任来过滤信息,站在时间源头,看潺潺溪流,肆意大海。——《追时间的人》

开学典礼上,开智学堂的课程负责人闪闪先讲述了开智学堂一年来的探索故事。

从过去开智学堂的课程学员分布来看,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青年,想要转型进入一线互联网公司就业,其中不少硕博学历的学员打算职业转型,独自苦学,却找不到导师和学友。与此同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的职业方向层出不穷,对创新和高难度的工作者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更源头的知识的学习。

这一切都促使开智学堂将用户人群定位在服务硕博和以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为职业方向的用户,致力于帮助他们学习编程和创作等 21 世纪人才所需的技能。

img

正如查理·芒格所说: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开智学堂有类似的判断:如果我们将知识理解为大海,在任何一个世纪,都存在一些优先级别更高的学科,是为「元学科」,潺潺溪流,肆意大海,更多学科由此生发。某种意义上,「元学科」是学科的学科,知识的知识,方法的方法,技能的技能。学习这些学科,意味着习得了更强的适应未来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一个高度复杂与高度不确定的世界。

在过去一年的探索中,开智学堂基于「数学」「网络科学」「认知科学」「编程」「诗歌」这些离解锁世界能力更近的 21 世纪五大元学科,设计出三大课程系列:创作课程、黑客课程和心智课程;并推出智能卡牌学习系统「开智学堂」APP,让学员少走弯路,引导学员自发组织同城互助活动,同侪共进。

新的一年,愿更多有趣有志的青年在开智学堂每天都能看见成长的自己。

阳志平:无用的写作

写作的意义正在于无用。一辈子,我们能够碰到的功利计算会足够多,有意义的事物总会不断抓住我们的注意力。然而,美好的写作并不教这个,也无需教这个。写作的此时此刻就是一切,就是欢乐与意义。——阳志平《认知写作学》

随后,开智学堂认知写作学主讲阳志平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无用的写作」主题演讲。

img

阳老师从十几岁走上个人写作修炼之旅,中途博采众长,最终将认知科学和写作结合起来。认知写作学特殊之处在于它将人类文本分为信息型、审美型和感染型,从这三大类型延展出整门学科,为写作学习提供了最小知识框架。

反思传统写作训练之所以低效,源于传统的个人写作训练容易碰到四个问题:

  • 问题一:传统写作训练缺乏反馈,写作者不清楚自己与伟大作家的区别
  • 问题二:传统写作训练调用算法心智,人脑无法记忆过多知识点
  • 问题三:传统写作训练很难让人发现自己的缺陷
  • 问题四:传统写作训练没有利用社群的力量

写作常见误区来自于不懂人类大脑特点,阳老师综合认知科学为学员们分享了「极简写作训练法」,如用 markdown 减省写作排版工作,通过 GitHub 进行版本管理,对比修改前后的差异。本期认知写作学二次还会提供很多翻译的题目,让学员在翻译的过程中看到自己与名家的距离,更有针对的训练文笔。

大多数人写作时习惯慢慢写、匆匆修改便发布,但认知写作学鼓励「快写慢改」练习写作。在快速写出文章后,分析结对伙伴的文章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在什么地方,反复修改,方出佳作。

学员分享

写作不是为了赚钱、出名、找人约会或是交朋友。最终写作是为了让读你书的人生活更丰富,也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斯蒂芬·金

杨绍顺:写作黑客 = 靠谱的产品经理

img

参加过开智学堂一期写作课之后,杨绍顺将认知写作学原理实践到产品经理工作,强化产品设计和产品演示能力。上一期的学习中,超大信息量的烧脑体验,利器的协助和线下同侪活动带来的鼓励,都使他深深受益。

暖乎乎:我为啥上认知写作课

img

来自青年志的暖乎乎分享了自己的思维导图经历和现在的工作研究方向,在「为什么我的商业报告越写越好,我的个人文章越写越糟?」「为什么我写不出方法论?」等问题的驱使下,她这次来「投奔」认知写作学,想在陌生社群中重拾访问最本真的创作乐趣。

img

兔子瞧:人生相逢,早迟皆佳酿

img

热爱发掘全世界优质科幻小说的兔子瞧以「拾知 励智」为题,分享了写作学习的经验。从文学的角度,站在在高维度思考,拥有大视野眼光,并磨练自己的口味;以认知作金线,串文海拾贝,读书破开智百本正典,下笔当炯炯有神。

开智学堂 APP 开放内测

「开智学堂」 APP,基于认知科学原理与自适应学习技术,让你少走弯路,学习更畅。

img

本期课程学员将作为第一批内测用户,在 APP 中自主闯关、刻意练习,配合小练习大作业探索认知写作学的浩瀚世界。

img

身处时代大变局,当与同道人在一起,将美好的青春浪费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譬如智慧、友谊与创作。祝愿少年们「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