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文学——认知写作学三期开学典礼致辞

img

认知写作学三期开学典礼上,阳志平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人的文学」,文学与有趣人生的关系怎样?文学如何帮助人类?来听阳老师的致辞吧。

各位同学,大家好!在认知写作学二期开学典礼上,我分享了无用的文学;结业典礼上分享了忧伤的文学。今天三期开学典礼,聊聊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是周作人1918年在白话文运动初期的文章,认为新文学需要重视人的价值,反对一切非人的文学、吃人的礼教。眼看着白话文运动一百周年即将来临,中国从列强凌辱、战乱频繁到如今和平强大,年轻人追寻个人价值成为集体共识。那么,与一百年相比较,今天我们重谈人的文学,人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文学可以如何帮助人类?

人的问题

人的多样性

神话是众人的梦,梦是众人的神话;英雄只有一个,但会带着不同面具出现。在认知写作学每期课程中,也许最吸引我的是,每位同学都在努力成为自己的英雄。世界上有如此多迷人的心灵,不甘平庸,努力成长,通过简单的文字构建一个又一个城堡,每个同学都是自己的城堡的君主。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有的是产品经理;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独立咨询师。甚至这一期还有几位是临产的妈妈。当有趣的人如此高密度地出现在一处地方,我身为老师,幸福洋溢。我认真地去翻每一位同学的自我介绍、加入学习小组的自述,甚至是朋友圈。我试图理解每一个同学的不同之处,奢望在未来短短七十天课程中,能给每位同学一些恰到好处的反馈。

你看,人是具备如此复杂的多样性。每位同学,都在看见可能的自己。你一定要来到人间一趟,看看那夏天的太阳,和你的心上人,打着赤脚,一起走在河边。我想,你想看到的是不一样的风景。如今与一百年前最大的不一样是,时代正在变得更快,它开始在伤害人类多样性。

鲁迅与梁实秋对战,两人需要指桑骂槐,论战八年,灌水数十万字。在三个月就是一年的互联网时代,看官们早就累了,取消关注。你的衣食住行,你的听说与阅读,都渐渐地变得雷同。甚至连你以为自己是小众的,也有一套流水线似的小众文化、垂直社群、二次元文化方法论来制造。木心曾经写过,从前那么慢,那么美,车、马、邮件都慢。一个问候,要等上好多天。而今天,每个人都试图在让自己变得更快,信息吞吐能力更强,刷爆朋友圈、10万+ 阅读成为创业者的追求。

有些多样性的丧失显而易见,比如外貌。前不久,有企业举办了一个网红大赛,让机器人与人类来识别网红脸。结果有的妈妈认不出自己女儿了。这种外貌的多样性的丧失,你容易识别和警惕。你很不愿意在外貌上与别人变得一样。如果你是一位女孩子,与别人撞衣了,你会惦记此事好几天。

工作观这种常见的多样性,你也容易识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厌倦从重点小学到重点中学再到重点大学然后再找一个好工作这样的重点人生。斜杠青年、间隔年这些词汇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这些追寻自我的年轻人,在开智学堂历期学员中,比例很大。不知道大家思考过没有,这种刻意地追寻不一样的人生是不是也是一种重复与雷同?你不愿意与别人变得不一样,恰巧这个想法,正在与别人变得一样。因为当你诉说追求的时候,你依然在与别人使用一样的词汇。这就是难以发现的一种多样性的丧失:语言。

流行文体

人类语言是生活的映射。在人类尚处在数万年前的狩猎-采集时代,我们通过原始的语言构建了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我与你属于一个部落,我们就是我;我也是我们,离开这个部落,我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在一个部落中,你与我是平等关系,那么,我和你并肩合作,这就是语言的「并列关系」;我和你要去共同完成目标,上山打老虎,生存下来,这就是语言的「对比关系」。北山坡上的老虎太可怕了,身边的人已经丧身虎口,为了生存,我们依然不得不去与强敌作战,这就是语言的「让步转折关系」;通过不懈努力,我们终于战胜了老虎,从此北山坡上的食物养活了整个部落,这就是语言的「因果关系」。

语言和我们的思维、生活是如此深深地纠缠在一起。它就像空气一样之于人水之于鱼。人们渐渐忘记了捍卫语言,保护语言的多样性。你天天在朋友圈刷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多数可以归到这三类文体中的一类:

  • 科普文:倒卖二手三手知识的小商贩
  • 评论文:追逐每日热点的IT评论家
  • 鸡汤文:只会发廉价安慰剂的赤脚医生

不能说科普文传授的知识一定不对,而是多数时候是你并不需要的二手三手知识。甚至多数科普文为了所谓的流量,渐渐变得标题党,你看不到探索真理的姿态。至于评论文那就更多了。你会奇怪,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批人,对任何产品任何公司任何商业模型都了如指掌,每天热点出来后,都能头头是道,振振有辞,用强大的逻辑来说服你。你想辩论,你还真反驳不过。问题是,世界上真的有如此正确的神吗?如果说科普文损害了我们求真的品味,评论文损害了我们的美感,那么鸡汤文只通过廉价的安慰剂,让你渐渐地忘记了什么是爱与善。我不得不问,如此真善美,真的是你要追寻的吗?

浸润在这些流行文体构建的坏中文环境中,不知不觉,你慢慢地习以为常。你甚至以为这是中文世界的常态。只是偶尔停下脚步,你开始变得越来越无聊,越来越难体验心流。这是我一本著作中的一个图,它是心流理论模型的经典八通道模型。

img

心流理论作者契克森米哈赖教授,按照技能、挑战两个维度,将人们的常见心态总结为上述八种。心流处在技能适中挑战适中的理想区域。当你心中有个目标,这个目标又对你来说有一定难度,而你的技能可以初步胜任这个目标。你开始投入心力,你的注意力被立即的反馈攫住,而环境也逼迫着你作出回应。就像乒乓球高手相互对打,小球成为两人之间意识流动的媒介。你会体验到人类最美妙的感觉—— 心流。这些流行文体慢慢地将你的智力、审美拖到一个低挑战、低技能的区域。在那样的区域是什么呢?它是无聊、焦虑、冷漠、厌倦……

我曾经粗略统计过,你一天能拥有的心流体验极限值是15次。你花费在流行文体上越多时间,你能体验到心流的次数就越少。你渐渐忘记了,除了流行文体,人类历史上还存在那么多辉煌灿烂的经典文本。它们是卿云烂兮,纠漫漫兮;它们也是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它们更是寂寞流泪,身如浮萍,断了根,若有水相邀,我也会同行。

有趣人生

语言对思维的伤害是不知不觉的。同样,借助语言,你可以体验到更多人生乐趣。在认知写作学课堂上,会反复跟各位同学提及一段话:

身体不是认知的外在,而是认知的本身;语言不是思想的外衣,而是思想本身;修辞不是雕虫小技,而是发现感觉,创造新型认识,乃至人生意义。

这是我对认知写作学要义的总结。第一句话「身体不是认知的外在,而是认知的本身」来自具身认知;第二句话「语言不是思想的外衣,而是思想本身」来自认知语言学与佐藤信夫;第三句话是我基于佐藤信夫的《修辞感觉》与《修辞认识》撰写的。当你将这三句话放在一起,曲径通幽,竟然大道趋同。

所谓修辞,就是对零度的偏离;什么是零度?字典词典规范。近期某部门出台了一个普通话常用规范字表,一共8105个汉字,下发各地方公务部门参考。譬如俞灏明的灏字,虽然很多小孩都用灏字为名,结果不在8105汉字内,即便医院出生纸能打出来也并非生僻字,但是严格执行规范字表的公安户籍系统输入不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怎么可能因为我的名字被禁止,就不能导致我在这个世界存在呢!这是一个错误的逻辑。就像佐藤信夫说的一样,没有真名的东西更多。看似够用的语言,苍白匮乏。

生命在规范之前;真名在真实世界始终存在。就像有趣人生,它始终不是依托世界上已有某种多样性规范出发,而是偏离规范,且找到了自己的生动,创造了自己的感觉。因此,修辞,作为人生意义。伟大作家不仅自身的生命生动有趣,且能塑造千古流芳的有趣,感动一代又一代人。

文学怎样帮助人类

那么,文学可以怎么来帮助人类?在我的一篇文章《有趣男女》中,我曾经调侃有趣女生多半有的气质:心善腹黑。光心善,包子;光腹黑,刻薄。心明眼亮,仍温柔对待世事。相对有趣女生来说,有趣男生少之又少,敏感与能力缺一不可。其实,有趣人生,无论男女,敏感与能力缺一不可。

蓦然回首

先说说敏感。首先看看文学如何帮助我们感知世界。这是各位同学在中学时都背过的一首诗歌。今天各位同学记住的可能是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诗人、豪放派诗人代表这些标签。苏辛风流,辛弃疾怎么可能岂止于此?《青玉案·元夕》这首词的字数甚至超不过一条微博,但是它的信息量,展开来讲,七天七夜都讲不完。今天只说三个角度,一花一世界,各位同学可以跟着我一起来欣赏,这短短六七十字中蕴含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例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一个角度。你看,「东风夜放花千树」这是一个热闹的场景;「宝马雕车」、「香满路」还是热闹;「声动」、「光转」还是热闹,加声音了;「鱼龙舞」还是热闹;「黄金缕」、「笑语盈盈」还是热闹,有人出场。突然到了结尾,热闹没了,开始转为安静——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前面七八个热闹,突然转为最后一句安静;前面七八个句子,都是在写群体的热闹,突然转为最后一句个人的记忆。人人都体验过在人群中的孤独,然而,有谁能像辛弃疾一样表达出来?

第二个视角。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过,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你可以将王国维三境界类比到人生上,他就是顾随所说的人生三阶段:发心;跟脚;顿悟。

在发心阶段,你要上高楼、拜名师,结识志友,找到自己的初心。然而,渐渐地,总会有各种压力,有时来自社会;有时来自能力不足。你需要用大时间周期去坚持自己的发心,这就是你的跟脚;突然有一天,你有所得,产生了顿悟,强烈的心流涌上心头。

第三个视角难以用语言来表达。中国文学史上众多评论家点评过辛弃疾这首千古名篇。但我只服两位国学大师:王国维与顾随。他们赏析到最后,一致认为,自己实在写不出这种句子,虽然勉强评论,但是这种强解诗句没有意义。那么,这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境界究竟是什么呢?—— 它是斩断虚空,截留时间

img

从此,空间中断,时间冻结。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类似于这种境界的文字稀罕少见,另一句是王维的诗句:返景入森林,复照青苔上。这就是文学的美。你可以将时间和空间冻结,使得所有时代的人能感知它的优美。一千年前写的句子,一千年以后你读,是优美的;再过一千年还是优美的。等人类到了太空时代,在宇宙中,回望地球,你读,还是优美的。

再说说能力。这种能力其实难以培养。各位作家都知道辛弃疾此诗的好,但是写不出来。各位同学也不用担心,不仅仅是你自己写不出来,连诗圣杜甫也写不出来(笑)。顾随从浩瀚的经典文本中,挑选了三位大诗人的类似诗句,跟辛弃疾来对比。

例2:顾随点评

  • 杜甫《佳人》失之客观: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 韩偓《初赴期集》失之寒酸: 轻寒著背雨凄凄,九陌无尘未有泥。 还是平时旧滋味,慢垂鞭袖过街西。
  • 《随园诗话》之佚名僧人失之沾沾自喜: 镇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偶过梅花下,春在枝头已十分。

你看,顾随认为诗圣写得太客观了,没意思;韩翰林写得太寒酸了,没意思;佚名僧人最接近辛弃疾的意境,却写得太沾沾自喜了,还是没意思。你的欢喜,到了太空时代,隔了几千年,那时的人类并不一定能懂;辛弃疾的欢喜,站在孤独寂寥的飞船上,你依然秒懂。

三个礼物

文学,不仅帮助你在短短的六七十字内感知到一个复杂的世界;更能告诉你如何将敏感表达出来。遗憾的是,在认知写作学诞生之前,伟大作家多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你能欣赏辛弃疾的美,却无法将表达这份美的能力传授开来。幸好,如今借助于认知科学等学科,我们能在黑暗中再进一小步。这就是历史上伟大的智者、文学大师赠送与我的三个小礼物:万事万物,最小先行;一切皆卡片;时空变形,创作意义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是生活常态。所以即使是前面辛弃疾如此热闹的一首诗句,最后也以安静结尾。顾随点评为「乐中有忧,忧中有乐」。当你与世界交互,因为你的认知资源有限,因此,你需要采取一个最小的姿态去理解世界。它们就是最小模型、最小故事、最小行动

今天简单地说一下最小行动。「最小」成了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优秀传承,儒家甚至被梁启超称之为「一句话口号儒家」,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口号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汉族是一个深受洪水影响的民族。直至 1998 年,湖南依然会洪水茫茫,灾民百万。在这样水患频发的国度,百家争鸣,选择儒家——那批最早操持礼仪,治理水患的人成为必然。

正常人看到洪水来了赶紧跑,能躲多远就躲多远,别去管左邻右舍的死活,自己赶紧跑到高高的南山去。这是正常人的本能反应。但是如果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也是如此,那么就没有中华民族了。因此,中国古代大儒讲究用一些手段,来激活人们的内在勇气。当洪水来了,你不再逃跑,而是想方设法护佑所在村庄居民。在语言上,它就体现为「最小行动」。中国文化历史上所有能称之为大儒的人,都提出了一句话口号。这个口号,它是宽泛的,适用于不同情境的;人们能秒懂,激发人们的内在勇气。

任意事情都存在最小行动。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会给大家讲很多。最小行动他意味着你和世界的交互就变得更小,以前你和世界的交互是一百条词典规范,现在,你只面对「知行合一」四个字,从此,你的认知负荷变得简单、清晰。但是仅仅是把外界口令输入到自己的脑海中还不够,你还得把自己脑海中的记忆外放出去,这就是卡片。你需要用卡片封装世界,外化你的记忆。

一切伟大作家皆是时空变形大师

第三个礼物是时空变形。通过「最小」与「卡片」,人类可以学会如何与家人躲避洪水,并且将这些记忆外化出来,成为村庄、部落或民族的集体记忆。仅仅停留在这一步还不够,你还需要创作意义。在认知写作学中,我将伟大作家的创造手法总结为「时空变形术」。

img

什么是时空变形?这是二期同学参加艺术展时拍的一个照片。将户外的河流放到室内后,它突然就变为一个艺术作品了!当时,这位二期同学突然顿悟了,原来我传授的时空变形术不仅适用于写作,而且适用于一切创新。历史上一切伟大作家皆是时空变形大师,接下来给大家看几个具体例子。

例3:张爱玲之时空变形

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十年八年是指缝之间。 而年轻人,三年五载是一生一世。 ——《半生缘》

三年五载是一个时间范畴,一生一世也是一个时间范畴,它最终构成了一个优雅修辞。你看,对于年轻人来说,三年五载就是一生一世,这就是意义。这是一个简单的时空变形,只出现了「三年五载」与「一生一世」。接着给大家看一个复杂一点的。

例4:辛弃疾之时空变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 《西江月》

你看,明月是一处空间,别枝二处、惊鹊三处、清风四处、鸣蝉五处,稻花香里六处、蛙声一片七处、星天外八处、雨山前九处、茅店社林边十处。你会发现,辛弃疾在不到一条微博的字数内,一口气写了十来处空间词汇。

如果一位不懂时空变形术的同学来写这样的句子,他会如何写?我去了空间一,来到空间二,再去了空间三,又去了空间四,再从空间四回到空间五,再回到空间六,再去到了空间七,再回到空间八,再去了空间九,再到了空间十。

你这么一听,你的大脑当机了。所以说好的时空变形,它会遵从一定规律,这个规律符合人性,创作美感。我们再来看看一个例子,摘自北欧女诗人索德格朗的诗句。

例5:索德格朗之时空变形

我必须徒步穿越太阳系 我预感到了这一点 宇宙的某个角落悬挂着我的心 火从那里迸溅,振动空气 并向其他狂放的心涌去 —— 《我必须徒步穿越太阳系》

辛弃疾在前面的例子中,一口气给你十来个不断切换的空间。在索德格朗的笔下,大小远近这些空间范畴同样任意置换。我必须徒步穿越太阳系——人类不是渺小的,你可以像一次周末远足一样,简简单单地穿越太阳系。这就是伟大诗人创造的意义。

小结

希望各位同学,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能够顺利通过课程的摧残,更能理解人类心智之奇与文学之美。也希望大家与小伙伴们不仅成功穿越太阳系,而且穿越自我,看见更多可能的自己。谢谢大家。■

小十二打怪记

小呀嘛小十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Continue reading

南山是一座什么样的山?

Published on October 18, 2017

我的写作教练阳志平

Published on October 18, 2017